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10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文件有关情况进行介绍,中华吉他网就其中与音乐艺术、器乐美育等相关要点和大家分享解读。

•
美育不仅仅是学会一门吹拉弹唱 •
对美育的界定,美育的价值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包括这次关于美育的文件里面也说的非常清晰,通过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又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过去人们往往认为美育就是吹拉弹唱,吹拉弹唱是一种特长、专长,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总书记看来,美育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也就是审美和人文素养,而这样的一种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塑造需要我们了解艺术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有体验、欣赏美和艺术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的特长。

•
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 •
美育,跟体育一样,除了前面的综合性评价以外,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
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这是关于评价体系。同时,在保障里面还包括对学校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风险管理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经费保障、加强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
美育工作要有激励机制 •
针对体育美育教师激励机制不够的情况,《意见》提出了优化体育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等措施。

•
音乐艺术与中考、高考有序衔接 •
《意见》第三条第11小节: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意见》第二条: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